學生手機成癮 家長該如何解決?
來源:好上學 ??時間:2023-08-01
生命教育是系統(tǒng)的、連續(xù)的。對小學生,有“該做什么”的正面引導;對初中生,留出一定時間和空間,讓他慢慢嘗試,培養(yǎng)價值感;對高中生,就要和他一起正視一些問題,讓他自己尋找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關于學生與*的新聞報道,越來越驚悚:江西一名高中女生在學校宿舍跳樓身亡,因為上課玩*被父母把*收回;17歲湘潭少年跳樓自殺,遺書稱老師翻看他的*;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長時間玩*讓美國青少年自殺率上升31%……
簡單粗暴的因果關系,學生和*就這樣被貼上了互斥的標簽。
家長視其為洪水猛獸,學生自身對能否帶*來學校也觀點各異:有的學生認為應該帶,可以幫助學習、聯(lián)系家人,也可以適當放松;有的則認為不應該帶,因為管不住自己這雙手,難免分心。
北京市東城區(qū)教育研修學院研究員朱虹卻表示,學生對*的過度使用,在學校和家庭都有發(fā)生,但是否“成癮”則很難界定,“在我看來,絕大多數(shù)學生一日生活安排都比較緊張,和*接觸的時間遠不如成人。”
*沒有那么重,有些錯不是*的“鍋”;教育也沒有那么輕松,面對這個功能越來越先進的掌上屏幕,教育者,你準備好了嗎?
管理學生*,學校不要“搶戲”
《好教育成就好孩子》作者、深圳大學城麗湖實驗學校校長房超平告訴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,就他的觀察,學生在學校使用*并不是很頻繁,一般用來與家長交流,或者找一些學習資料,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自覺性差的學生拿來玩游戲——但一般不會公開玩。
在他看來,學生帶*來學校并沒有什么問題,只要上課不看就行。然而,出于學校管理部門和家長的要求,于是在麗湖實驗學校,出現(xiàn)了這樣一個現(xiàn)象——學校規(guī)定不允許帶*,但檢查也不嚴格。
房超平說:“用禁止的方法,只會產(chǎn)生相反的效果。限制不如節(jié)制——和孩子們協(xié)商,什么時候可以用,什么時候不能用,制定公約,讓孩子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。當然,如果不遵守協(xié)商好的節(jié)制規(guī)則,就要按事先的約定接受處罰?!?/p>
如果學生仍然“堅持不懈”地在課堂上玩*,房超平認為這就是學校的教育確實不受這部分學生的歡迎,需要改進教育方式,讓課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。
相比房超平的“寬容”,一些家長的態(tài)度顯得更為堅決。山東泰安一所中學進行校園創(chuàng)新,實行“*進校園”開放日。當天,全校768名學生中有464名學生帶*進校,初一有一個班級的家長全部反對,全班無一人帶*。班主任說,他下了可以帶*的通知后,全班家長極力反對——本來開學初已經(jīng)沒收了*,現(xiàn)在又要帶進校園,會妨礙學生學習。
青少年心理專家、天津耀華中學心理教師張麗珊在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,管理學生*,學校不應該“搶戲”。
“每一個愛玩*的孩子背后,都有家庭的固有模式。而學校作為承接結果的一方,如此積極地去參與禁用*,把學生的憤怒都攬到自己身上,特別不科學。孩子甚至有可能因此厭學,引發(fā)學業(yè)生涯扭曲的問題。”
如此看來,新聞報道河南南陽一所高中在操場舉行*銷毀大會,數(shù)十部從學生處沒收來的*被用鐵錘砸毀、投入水桶中——戲真是過了啊。
事實上,對中小學學生在校使用*的限制,并非中國獨有。
英國教育部門于2012年宣布,禁止中小學生攜帶*進課堂,如果學校未能遏制課堂上學生使用*的狀況,學校將被教育督查部門記載并問責;在德國,*廠商開發(fā)“學校*”,家長可以進行控制。
最新的消息是,法國*宣布將從2020年9月起,禁止所有中小學生在校園內(nèi)使用*。法國教育部長表示,此舉是為了保護學生,避免他們被*分散了學習的注意力。
然而,學生、家長、校長都對這項禁令有意見。一名學生說:“太荒謬了。在我的學校,我們在課堂上和課間都不用*,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這一問題。”一名家長說:“我女兒獨自上學和回家,現(xiàn)在這個季節(jié)天黑得很早,所以我希望她帶著*,這樣讓人放心?!狈▏iL聯(lián)盟副秘書長說:“我們難以理解他們到底想干啥,我們從這則通知中找不到任何邏輯或?qū)嵱眯浴!?/p>
學生*成癮,首要原因是父母的“帶頭作用”
張麗珊說,現(xiàn)在有一種不好的傾向,“在各種契機上指責教育,把所有的事都和教育、學校管理聯(lián)系在一起”。而事實上,學生沉溺*這件事,和學校關系不大,而和家庭教育密切相關。在她的日常咨詢案例中,幾乎80%以上問題的產(chǎn)生,都與*相關,不僅包括學生,也包括家長,“解決問題一定要追根溯源,學生*成癮,首要原因就是父母的‘帶頭作用’?!?/p>
從孩子一出生,朝夕相處的父母就是“*控”,*不離手,疏于和孩子的交流,有時候甚至為了能玩得不被打擾,還“幫助”孩子養(yǎng)成了從*中尋找快樂的方式。
“很多學齡前孩子的父母,會用一種夸耀的語氣跟我說,‘我們家孩子可以特別安靜地長時間玩*’‘孩子特別聰明,可以自己下載很多游戲,玩的段位還很高呢’……”張麗珊說,家長當著外人的面如此夸獎孩子,孩子自然覺得“會玩*”是優(yōu)點。
然而,家長的臉往往在孩子上到小學高年級后就變了陰晴——玩*占用學習時間,影響成績——*是罪魁禍首。張麗珊說:“其實*沒有錯,它是一個客觀存在;孩子更沒有錯,他是一張白紙;是家長錯了,*不過是他們推卸教育缺位的‘替罪羊’。”
在張麗珊接待的咨詢中,造成初中以上孩子*成癮、游戲成癮的主要原因,是孩子沒有玩伴,“同學們都在玩,我不玩就沒朋友了”。
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人際交往能力,而*正好是一種能快速和別人達成互動的介質(zhì)。甚至有孩子在被網(wǎng)友騙了幾千元后,也不放棄交網(wǎng)友,他對張麗珊說:“張老師,我在現(xiàn)實中沒有朋友,我在班里就是空氣,所有朋友都在網(wǎng)上,如果你把我的*拿走了,我就和這個世界脫節(jié)了?!?/p>
“各種圍追堵截把孩子推到了*上,這時候你把*殘忍地拿走,就特別不合理。” 張麗珊說,解鈴還須系鈴人,讓孩子和*保持優(yōu)雅的距離,重任在家長身上。
首先,家長要先放下*?!昂芏嗪⒆痈彝对V,媽媽天天逛淘寶,爸爸天天刷新聞,為什么你倆玩*,我就要寫作業(yè)。所以,你自己要和*保持距離”。
其次,家長要成為可以和孩子聊天的有趣的人。鮮活的人與人的互動,才能讓孩子放下*,在有品質(zhì)的溝通中感受生活的多樣和有趣。
再次,創(chuàng)造更多孩子與同齡人互動的機會。家長帶著孩子接觸更多的娛樂活動,培養(yǎng)更多的興趣愛好,結識更多的同齡人,建立起真實有效的人際關系。
最后,對于初中以上的孩子,可以通過生涯規(guī)劃幫助孩子明白成長的方向?!坝械暮⒆記]有目標,渾渾噩噩,生涯規(guī)劃可以讓他樹立持續(xù)的學習動機。當孩子渴望學習的時候,家長就能和他進行有效約定,比如,寫作業(yè)和睡覺的時候,就把*放到客廳,當然家長也要承諾不偷看”。
*承載孩子身份認同的需求,成為過激言行的觸點
隨著智能*的普及,關于“學生*成癮”的報道也越來越多:“母親沒收*,女兒氣急欲跳樓”“學生考試玩*與老師起沖突,受傷住院兩個月”“淮南小學生偷家里萬元現(xiàn)金**打游戲”……
北京市東城區(qū)教育研修學院研究員朱虹認為,一些報道過于簡單且?guī)в袃A向性,并沒有完整呈現(xiàn)事件的全貌,容易貼標簽,把事情類型化。如果看不到類型化事件背后不同的人和發(fā)展過程,就看不到差異,就很難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。
朱虹表示,影響學生成績的狀況有很多,沒有案例證明*是重大或者唯一的影響因素。而之所以會聚焦到*的使用,是因為我們?nèi)菀卓吹酵怙@行為,不容易看到背后是學生的親子關系、同伴關系、師生關系出了問題。
在朱虹接待的咨詢中,和*相關的有親子矛盾——家長不給*,孩子一定要,親子斗爭頻繁;同伴矛盾——學生在朋友圈和群里發(fā)一些互相詆毀嘲諷的話,干擾正常交往;師生矛盾——學生的專心程度與老師的預期不匹配,老師質(zhì)疑學生的*使用。
總之,*看上去就是一個錯誤的存在。但朱虹提醒人們注意,*承載著什么,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模樣:在父母眼中,自己的*是必需品,孩子的*是禍害;在孩子眼中,*是獨立自由的標志,是連接自己與世界的一座橋;而對老師來說,他看到的不是*該不該存在,而是學生有沒有規(guī)矩。
“對*和對對方的期待不同,雙方各執(zhí)一詞,引發(fā)矛盾沖突?!敝旌缯f,“但這些都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,不容回避,把這些因素變成孩子成長的條件,是教育應有的姿態(tài)。所有人都要端正自己的態(tài)度,要知道我們談論的不是*有多糟糕,而是目前狀況有那么一點不良,需要調(diào)整?!?/p>
*之所以成為過激言行的觸點,是因為對孩子來說,*是特別多東西的載體——青春期的濃烈情感、對社會交往的強烈需求、別人如何看待自己、能不能融入集體……“有時候孩子甚至會覺得,*就是他,他就是*。如果你奪了他的*,就奪去了他的身份、奪去了他的人際關系、奪去了他為數(shù)不多能自由支配的物品,他當然要跟你拼命。”
針對學生輕生現(xiàn)象的存在,朱虹建議,學校的生命教育需要豐富內(nèi)涵、拓展形式,既要有樹立三觀的教育,又要跟上時代,不要回避話題。
“生命教育是系統(tǒng)的、連續(xù)的。對小學生,有‘該做什么’的正面引導;對初中生,留出一定時間和空間,讓他慢慢嘗試,培養(yǎng)價值感;對高中生,就要和他一起正視一些問題,讓他自己尋找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?!?/p>
“幫助孩子找到更多情感和身份認同的載體,才是教育者應該做的事?!敝旌缯f,“孩子的世界沒有我們以為得簡單,也沒有我們想象得復雜,特別需要傾聽和觀察。每個孩子都會慢慢成長為立體、豐富、獨立的人,這是一個慢慢擺脫依附的過程。他們曾經(jīng)覺得一雙好鞋、一部好*就是自己,長大后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不需要這些外物,就是一個很好的自己。”
以上就是好上學為大家?guī)淼膶W生手機成癮 家長該如何解決?,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!